曾担任过全国人大代表的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今年以全国政协委员的新身份,再次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宣示,正在金融一线得到充分落实。
3月5日晚上9点,本刊记者收到了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短信,他说自己要“补课”。这位代表就是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长张智富,而他说的“补课”,乃是因为白天记者向他提问,他没有时间回答,散会后一直想着记者的问题,晚上牺牲休息时间给记者回复。一条短短的信息,让记者看到了代表认真负责的态度。
傍晚时分,记者在内蒙古大厦见到了刚刚结束小组讨论的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分行行长王卫东。一身黑色西服、几分斑白的鬓角,说起话来认真严谨、声调厚重:“作为一名新任全国人大代表,每一次审议报告、参加小组讨论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我一直思考着如何更好履职,推动金融更多发挥职能作用。”他告诉记者。
写满标注的笔记本、摆放整齐的建议材料、还没有来得及套上的钢笔,无不在诉说着主人的忙碌。3月7日,在湖南代表团驻地京西宾馆,利用会议间隙的时间,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开发银行湖南分行行长袁建良接受了《中国金融家》记者的采访。
观大美贵州,品绿水青山。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省有着得天独厚的秀美风景与旅游资源,过去,险峻的地势地貌、落后的交通设施,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今,一条条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路好走了,百姓富了,贵州的经济增速位列国家前茅,正在逐渐撕下贫困落后的标签。易地搬迁脱贫、基础设施改善、农民摘下穷帽的背后,是国家开发银行践行开发性金融使命、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缩影。
每年的三月,全国人大代表都会齐聚北京,在这里共商国是。第一次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中国进出口银行云南省分行行长戴世宏对此感受良多。他告诉记者,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是一份至高无上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对履行好代表职责信心十足、充满力量。”他说。
“我国经济发展成就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动能。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支持民企发展,我相信国企和民企共同努力,一定会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发展经济的最终目标,相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进一步提升。”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李这样说道。
“作为金融企业,新的时期要有新的想法。人民群众对美好金融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李晓鹏这句朴实而坚定的话,让本刊记者印象深刻。那么怎样沿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李晓鹏说:“金融业要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使用率、渗透率和覆盖率,增强百姓的金融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上,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描绘一幅美好而宏伟的画卷,农村金融服务将为这幅画卷增添一份“含金量”。作为来自农信社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孔发龙把代表履职与自身工作紧密结合,从农村金融工作和农合金融机构的实际出发,围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风险化解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建言献策,积极履职。
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原银行董事长窦荣兴,记者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记者曾采访过他,知道他曾主导国内城商行规模最大的合并重组,并在两年半时间内,率领中原银行创造了国内城商行上市时间的最短纪录,以及他责任担当、敢为人先的故事。“陌生”的是他作为新一届政协委员,又将如何履行职责,提出更多真知灼见。
从炎黄故里走来,对轩辕文化传承,让王天宇对中原这片热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专业知识积淀、金融领域历练,他从一名基层信贷员逐渐成长为郑州银行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将二十多年的心血献给同一份钟爱的事业,参与了郑州银行涅槃重生、创新发展的奋斗历程。如今的他,又被赋予了新的身份——全国人大代表。
“政府工作报告十分全面,涉及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乡村振兴、民生社保、法治党建、国防外交等方方面面。首次以一名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两会,我和委员们一起听取、讨论报告,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收获颇多、感触颇多。”3月7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董事长解学智在农业界小组讨论会结束后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围绕“高质量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八项重点工作,居于首位的则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经济。
全国银行业“学雷锋标兵”、工行“巾帼岗位标兵”、“铜川好人”、“陕西好人”、“铜川市助人为乐先进个人”、“铜川市三八红旗手”……撇开这些头衔和荣誉, 今年52岁的郭晓燕更像是一位精力充沛、笑容温暖的“热心肠”大姐。
3月5日,人民大会堂洋溢着热烈的气氛,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开幕。《中国金融家》记者与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董事长江浩然也在这里碰面。在他列席全国人大开幕会之后,我们的话题从提案到建议,从行业到企业,从创新到规范,渐次展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此前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但是在实践中,普惠金融在落地方面还面临一些障碍。
在今年的两会上,金融话题再度成为焦点,防风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备受关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要“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通过金融业全覆盖的数据收集,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 金融业综合统计的意义和难点在哪里?下一步还要重点做哪些工作?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人行天津分行行长周振海就此接受本报专访。
早春三月,两会时节。对于再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人行天津分行行长周振海来说,最近显得格外繁忙。从岁末年初到两会前夕的这段时间,周振海连续参加天津市委、市政府相关会议,深入基层调研,特别是人行天津分行近日召开了天津市银行业管理与服务工作会议,周振海在会上对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相关工作作出部署。“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要领会好中央、总行的政策精神,又要把握好地方经济金融发展实际,还要主动对接基层单位和群众需求,这样才能有效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周振海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尽管是新代表,但却是老金融。张智富从事金融工作30多年,长期的基层央行工作经验,让他养成了扎实开展调查研究的习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解学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绿色金融政策文件。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2017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江西等5省份的部分地区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我国逐步构建起覆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绿色金融发展生态环境得以进一步优化。但总体而言,我国绿色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基础性工作还需完善。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银监局局长赖秀福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一些主要的金融风险,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形成的风险、同业理财表外等交叉性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等,其产生的根源都在于金融“脱实向虚”、自我循环。
现阶段,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县域较为突出。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普惠金融重点放在乡村。作为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兰考肩负着为贫困县域探索出可持续、可复制推广的普惠金融发展道路的重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