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后,也就是2020年后,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里面有答案: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148个字,字数虽少,但内容却非常丰富。
比如就业问题,“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要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目标。应该说,这一目标是沉甸甸的,富有含金量。
如何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规划纲要草案进一步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高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
在3月6日全国人大举行的记者会上,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认为,从总体来看,中国的就业问题应该是比较乐观的,“我国经济总量在不断扩大,现在经济增长一个点带动的就业比过去要多得多,所以经济不断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就更多”。
实际上,在过去的2015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成为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虽然全民教育普及率快速提高,但是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公平问题依然突出。对此,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5%。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认为,这一目标很好地体现了“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的精神,“把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问题的位次做了一个调整,这是今年报告的一个亮点。”
对于规划纲要草案提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这一目标,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认为,“这是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国家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做出的又一影响深远的重大决策。”
人们注意到,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目标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这就涉及缩小收入差距和农村脱贫问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徐绍史在6日的记者会上透露,“十三五”期间将实现贫困人口5575万人全部脱贫。这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全脱贫、贫困县全摘帽。
什么是现行标准下脱贫?“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规划纲要草案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