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可耻,剽窃可恶,模仿可怜,复制可悲,创新可贵,原创可敬。”一段带些地方口音的讲话,却格外慷慨激昂。6分钟的发言,8次被委员热烈的掌声打断。
这个小片段发生在3月11日的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按照政协第三次全体大会的发言次序,全国政协委员王兴东是第三位发言人,他的主题是“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原创是竞争的力量”。
是什么为他的发言赢得了台下委员的阵阵掌声?
“改编的多了,原创的少了;模仿的多了,创新的少了;离银行近了,离生活远了;离网络近了,离群众远了。嚼别人嚼过的馍,踩别人的脚印走,拆别人的旧毛衣重织一遍,买外国的版权贴中国的标签。”发言一开始,王兴东就痛批当下文艺原创疲软,“急功近利,心态浮躁”。
“现在看电影电视剧不知是谁编剧的。一长串总策划、总顾问、总监制、总统筹、总制片、总协调署名在前,编剧不知塞在哪个位置。”他刻意提高了嗓音,呼吁“尊重原创,尊重内容”。
他毫无保留地痛批:“影片成功重导演,崇明星,媒体热衷于炒作明星的外形,关注表皮,而无视根本,漠视原创。”
“《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连电影院消防和卫生都纳入法条,电影赖以生存的剧本创作和保护却被忽略在外。”他一字一顿地强调,“舍本求末的立法必须纠正过来。”
“作者只有迈入百姓家的门槛,才能走入百姓的心坎,作品才会吸引观众迈进剧院的大门槛。”他还说,应加大扶持作者深入生活,孵化原创,重奖原创。
直到王兴东发言完毕,台下委员的议论声仍经久不息。
虽然台下委员讨论的内容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可以想见,这段接地气、戳人心的发言或正因直击社会发展中的痛点,引起了台下委员的强烈共鸣。
与此同时,掌声的另一层含义,或是献给了他拒绝唱高调、讲空话的参政议政态度。